贵港新民矿区的银铜矿选矿试验研究

作者来源:山川重工  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18-12-05 14:00
导读:贵港新民矿区以铜银为主,伴生金、矿的多金属矿,矿体产于天平山闪长岩体南部接触带,矿体受控于接触带中一近东西向的构造破碎带,矿体呈简状体产出,向南东侧伏,矿石类型有

贵港新民矿区以铜银为主,伴生金、矿的多金属矿,矿体产于天平山闪长岩体南部接触带,矿体受控于接触带中一近东西向的构造破碎带,矿体呈简状体产出,向南东侧伏,矿石类型有氧化矿石-混合矿石及原生硫化矿两类。矿石矿物成分以褐铁矿、黄铁矿为主,次为黄铜矿、毒砂、方铅、闪锌矿、自然银、自然金等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、透辉石等。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,脉状、细脉状和网脉状结构,条带状构造等。在硫化矿中,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主要以形粒状浸染在闪锌矿中,嵌布在脉石中也常见到,大多数沿黄铁矿的裂隙分布,与黄铁矿墨守成规体产出,有的被铜兰交代包裹,黄铜矿除与铜兰、闪锌矿呈较复杂的紧切共生处外,与其它矿物关系简单。铜兰呈薄板包裹黄铜矿、闪锌矿,有沿黄铁矿及脉石之间的裂隙充填,辉银矿呈细粒状及树枝状,嵌布在脉石中。在氧化矿中,铜主要以结合氧化铜存在于褐铁矿中,银主要呈螺状硫银矿产出,其次为角银矿;两种矿物均成不均匀嵌布。为了合理开采贵港新民矿区的铜、银矿,本文对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,制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。

1、主要矿物结构及其赋存状态

1.1、主要矿物结构

黄铁矿:块状、粒状集合体,半自形晶-它形晶交代残余结构,均产在脉石裂隙中,与褐铁矿关系密切,并被褐铁矿交代呈残余状嵌布在褐铁矿中,有的黄铁矿呈细小晶体赋存于脉石中。黄铁矿粒度是0.48~0.76mm。

褐铁矿:它形晶,粒状集合体分布,有溶蚀现象,交代铜兰斑铜矿呈残余状。

黄铜矿:它形晶粒状分布在脉石裂隙中,均被铜兰、辉铜矿、斑铜矿沿周围或边缘井行交代呈反应边状嵌布,粒度为0.01~0.13mm。

闪锌矿:它形晶分布在裂隙中,有溶蚀现象,闪锌矿分布在脉石与黄铁矿接触处。褐铁矿沿闪锌矿边缘进行交代。

1.2、有用金属物的赋存状态

用重砂和光片鉴定见到的黄铜矿、闪锌矿是微量的,金银的单体尚未发现,后经挑单矿物,把样品用手搓洗脱泥,在-10μ以下的细泥中,Ag、Cu的含量分别是345g/t、0.43%。在褐铁矿和黄铁矿单矿物中,Ag、Cu的含量是45g/t、0.75%,在黄铁中Ag、Cu的含量是75g/t、0.1%。Bi、Pb、Zn在褐铁矿中少量至微量。说明Ag、Cu有用金属均以极细粒的颗粒被粘土粘结及被褐铁矿、黄铁矿所包裹,在一般显微镜下难以发现和鉴定。

原矿中近61.8%的是铁矿物,有73%的Cu矿物在褐铁中,所以Cu有用金属矿物的选出是困难的,只能富集在铁精矿中。

2、采样方法

为了使采集的试验样品尽量接近矿体平均品位,反复3次分别采集氧化矿和混合矿样品进行的,然后结合氧化矿与混合矿的分布情况,确定以1:2的比例分别采集氧化矿石940kg,混合矿石1730kg。将采集的矿样分别拦匀后,再分别进行品位分析,用重量加权方法计算试验样的平均品位。采集的样品数及试验样品的平均品位见表1。由于受采样条件限制,无法在矿体中均匀布点采样,使得所取样品有一定的局限性。两种矿石合成试验样的主要元素Cu、Ag的平均品位与重新圈定矿体计算的地质品位比较接近,偏差不大,采集的样品已经经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
试验样品的平均品位

3、实验结果

采用堆浸方法,将不同粒级的氧化矿和混合矿共计10个分别装入试验浸出柱中,在矿样顶部铺耐酸碱滤布,滤出含有3%硫酸+1%硫脲的混合浸出液,均匀地滴在浸出柱上部,选定氧化矿和混合矿各5个粒级,分别测定浸出液的铜、银含量,计算浸出率(表3.4)。浸出液用铁属置换,得到铜的置换率可达到98%以上。混合矿中铜的回收率为83.56%×98%=81.88%,银的回收率为75.02%×96%=72.01%;氧化矿中铜的回收率为79.76%×98%=78.16%,银的回收率为80.6%×96%=77.38%。

铜的浸出率

银的浸出率

4、结论

(1)贵港新民矿区混合矿中的铜、银采用堆浸回收工艺可以得到充分回收。铜的平均回收率为80.02%,银的平均回收率为74.70%,可回收的铜和银分别是:铜664.65t×80.02=531.85t,银回收的目的。

(2)贵港新民矿区地表的氧化矿-混合矿的铜、银采用堆浸回收工艺开采。贵港新民矿区的地下原生矿建议采用浮选-水冶工艺开采。

 

郑州山川重工有限公司    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腊梅路60号